从 0 到 1,申论 75 分备考指南

查看全文
敲,形式上轰轰烈烈,但内核上值得商榷。 比如在 2019 年国考地市级中,题干是这样的: 给定资料 5 提到「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,尽到我所有的力量,做好我要做的事情」,请深入思考这句话,自选角度,联系实际,写一篇文章。 有的老师标题和分论点是这样:(摘自网络请勿对号入座) 标题:紧随时代潮流 尽己所能做好自己 分论点一:紧跟时代潮流,要尽己所能,尽最大努力,攻坚克难。 分论点二:紧跟时代潮流,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。 请注意看,两个分论点都是围绕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展开,意在阐述如何紧跟时代,分论点一和二的关键词分别是「尽己所能、尽力而为」「做好事情」,这两个层次我们仔细揣摩下,「尽力」和「做事」两个能在逻辑上完全分开吗?如果分不开,这样写,注定会导致分论点展开部分内容杂糅交叉,这是写作大忌啊。 刷题不总结,也不会总结。 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只努力不思考,肯定不会有好效果。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,比刷新题更重要的是,把做过的每一道旧题研究透彻,透彻的标准是什么,就是能把题干和材料的每一个字词、答案加工形成的过程跟身边人讲出一二三来,没有模棱两可的情况,能说服别人的前提一定是自己真正搞明白了。 我们做一道题可能花 30 分钟,但是要去总结一道题,可能要花 2 个小时。 给身边人讲解的过程,就是深度总结的过程,我们可以尝试反问自己这些方面搞清楚了吗? (1)要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?(具体如何判断在后文「实战实操」部分以真题分析) (2)要点为什么会用这几个关键词或短语来表述? (3)为什么会舍弃材料中其他的表达? (4)手边答案的一些要点不可取,依据何在? (5)要点之间的逻辑层次是否梳理清楚? (6)组织答案过程中,参考答案有哪些字是材料中没有的,这些自己加工的内容主要作用是什么? (7)类似的题目有哪些? (8)类似特点的材料有哪些,在材料要点抓取的时候有哪些共通的规律? 如果能跟第三者讲清楚,说明在要点研判答案加工上是有理有据的,那么我们遇到新题目就不会再发怵,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法,有助于我们真正把学习中的问题搞清楚,把经验方法总结好。 后面第三章实战实操篇关于材料如何读、小题如何做,会有详细的解题过程,包括题干要求如何把握、材料如何理解分析、答案如何组织加工等,你看完后可以如法炮制,把这一点的方法论落到实处。 4.对押题抱幻想。 只要参加过考试,考前我们都会被网上铺天盖地的押题密卷信息轰炸,这是赤裸裸的噱头啊,为什么? 首先没有任何一家机构的命题能力能达到